蟠螭纹铜鼎 画图/王伟宾
□本报记者 方舟 郭歌
新郑李家楼郑公大墓出土的文物漫步四方,在“校正之窗”深圳,也藏有莲鹤方壶的“手足姐妹”。8月22日,“莲鹤方壶面世百年”系列融媒报谈第四站,记者连线深圳博物馆,望望华夏张含韵在“校正之窗”情况怎样。
1981年,深圳市政府批准缔造深圳经济特区博物馆(2008年改名为“深圳博物馆”)。1984年5月,那时的文化部文物局发文吁请各博物馆(院)从全局性开赴在文物藏品上给予轻易维持,把深圳博物馆办好,使之平静建成一个宣传中中好意思丽、反应我国文博奇迹的窗口,随后还召开了“协助规画深圳博物馆谈话会”,河南代表也应邀出席,就此掀翻了为深圳博物馆调拨文物的飞腾。
1996年,深圳博物馆与河南省文物局集中,请河南搭救部分文物充实其藏品。凭证省委见地,河南省文物局调拨河南博物馆(今河南博物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讨所(今河南省文物考古研讨院)和三门峡虢国墓博物馆筹建处(今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等单元珍稀文物忖度打算673件。仅此一次,就使深圳博物馆的青铜器藏品在数目和质料上皆跃居广东省超越位置。其中,河南博物院维持的522件(套)文物中便有新郑李家楼郑公大墓出土的青铜器。
“深圳博物馆储藏有郑公大墓出土的青铜器共3件,包括蟠螭纹铜鼎、窃曲纹铜鬲和窃曲纹铜簋。”深圳博物馆副研讨馆员乔文杰先容。
深圳博物馆所藏的蟠螭纹铜鼎呈圆形大口,口沿微敛,平沿外折,上有一双立耳外撇,深腹,圆底,下接三兽首蹄形足。器腹饰蟠螭纹,中间加饰一条特出的陶索纹。此外满身还铸有六条扉棱,其中三条扉棱与蹄足上部的兽面中扉棱对应。“这件鼎出土时被称为‘沿耳鼎’,出土时为一组六件,形制、纹饰疏导,大小瓜代递减,深圳博物馆所藏为最大一件,现在正在再行确立中。1998年出书的《深圳市博物馆文物精华》给以著录,曾在深圳博物馆馆藏青铜器展览中始终展示。”乔文杰说。
“同期出土一组有9件疏导的铜鬲,此为其中一件。”乔文杰先容,深圳博物馆储藏的郑公大墓窃曲纹铜鬲高12厘米、口径为17厘米,重1.4千克。体呈圆形,宽平沿稍外折,束颈,圆肩,深腹,三蹄形足。器身一周饰鸟兽合体的窃曲纹,并有三谈扉棱相间,扉棱与蹄足高下相对应。
窃曲纹铜簋为圆形,盒口,饱读腹;盖隆起,喇叭形捉手。簋口沿下与盖近口处均饰窃曲纹,簋腹及盖面饰瓦棱纹。簋两侧附兽首双耳,圈足有垂鳞纹一周,锈蚀恍惚不清,圈驾驭接兽首三附足。乔文杰先容:“一同出土一组8件,形制纹饰疏导,此为其中一件。”
连年来,河南博物院曾赴深圳博物馆举办“汉唐盛世展”,我省多件文物曾经在深圳多家博物馆进行展出,以详确丰富的考古良友为依托,以多量什物展示为基础,以中国古代历史与好意思丽发展为纲,反应了河南这一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中心性域的好意思丽进度与迫切好意思丽效果。
当河南遇上深圳,悠久平静的华夏文化与包容翻新的特区文化,必将碰撞出更多创意火花、结出更多文化硕果。